我國的歷史題材影視劇很多,但大都拍的是正向的、積極的朝代或皇帝,比如戰國、秦朝、宋朝、明朝、清朝等。對功績高的皇帝筆墨較多,對比較「黑暗」的歷史,卻幾乎只字不提。
《三國演義》這部經典小說也被搬上了熒幕,但拍三國題材的似乎除了這部劇,就沒有什麼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劇了。
而就算提到三國,也頂多拍到司馬炎統一三國便劇終,一點都不提晉朝之后的事。
晉朝的影視作品如此之少,是因為司馬炎駕崩后,晉朝的歷史就沒眼看了,因為實在不適合文藝創作。
在權力這件事上,要說曹操能忍,那麼司馬懿更能忍。
曹操為了保名聲堅決不篡位,而是告訴兒子曹丕,自己死后他可以隨時去取東漢的政權。
而司馬懿輔佐魏國三代君王,直到曹芳繼位后,才發動政變,將魏國的軍政大權,全部抓在自己手里。
司馬懿死后,司馬昭沒有篡位,等到司馬炎的翅膀硬了之后,才效仿曹丕當年的舉動,逼曹奐禪的位,改國號為晉。
司馬懿、司馬昭兩代人的努力,為司馬炎的帝位鋪平了道路。可他倆都沒想到,晉朝後來竟然那麼落魄。
司馬炎266年登基,成為皇帝之前,司馬家先是通過曹魏的政權滅了蜀,然后專心對付孫吳。
可是孫吳真是塊難啃的骨頭,司馬炎登基后,又花了14年時間才滅掉孫吳政權,統一了天下。
司馬炎在位24年,剛建國時,晉朝建設得還算不錯,司馬炎推崇節儉,政治和法治上都有很大作為,人口數量增長得也快,社會經濟穩步恢復。
但這里有個前提是,對手孫吳還在,司馬炎不得不打起12分精神,以免司馬家三代人努力掙來的政權,落到孫家手里。
但天下統一后,司馬炎就大意了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,大約司馬炎不懂得這點,他驕傲自滿,開始大封宗室。
就像劉邦剛死后,西漢的宗室爭權一樣,作為第一代宗親,司馬炎的親戚們封王后都飄了。
但西漢宗室的問題,後來被漢武帝的推恩令解決了,司馬家在司馬炎死后,卻再沒拿得出手,能像漢武帝那樣有魄力有能力的皇帝了。
晉朝的第二個皇帝司馬衷登基后,晉朝其實就走下坡路了。自他起,晉朝的每一天都是吃老本,加茍延殘喘。
司馬衷9歲被封太子,但長大后卻不能理政,晉朝的大權掌握在他的外公楊駿手里。
若只是單純的外戚專權,可能還沒有那麼糟糕,畢竟楊駿得維護他的親外孫,可怕的是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,謀害了楊駿全家,把朝政大權攬到自己手里。
當年被司馬炎封的諸王,認為這是個謀權篡位的好時機,紛紛起兵,打成一鍋粥。
其中汝南王司馬亮、東海王司馬越、趙王司馬倫等八個王實力最雄厚,其他王分別依附他們,八股勢力將晉朝攪了個天翻地覆。
司馬倫直接將司馬衷軟禁在金墉城,自己上位,封司馬衷為太上皇。此后,司馬衷被諸王輪番挾持,受盡了折磨,最后才被司馬越接回了洛陽居住。
晉朝內核一亂,就給了外族人機會。三國末年由于多年戰亂人口銳減,曹魏引入了很多胡人與漢人雜居,想快速恢復人力。但胡人跟漢人向來不和,他們也想趁機拿下中原。
司馬越擊敗了幾個兄弟掌握朝政后,不思進取,只想著穩固地位,大肆殺戮不滿他的朝臣,各地的勢力又開始討伐司馬越。
這些王的兵力不足時,就向胡人借兵,胡人們大舉南下,進犯中原,各自為政,建立了數十個小政權。
胡人兇狠,對漢人實施了殘暴不堪的統治,司馬越也在征石勒的時候,憂憤而死。
八王之亂,雖就此結束,但五胡亂華接踵而至。胡人虐待、屠殺漢人,將漢人烹煮后當軍糧吃掉,導致漢人銳減,差點被滅了族。
420年,大將劉裕代晉稱帝,改國號為宋,殺了司馬德文,晉朝滅亡。
然而胡人的動亂還沒完,439年,北魏統一的北方地區,南方繼續動亂,直到隋文帝出現才結束了這300年的混亂局面。
因此,要表達勵精圖治、輝煌盛世的電視劇,沒法拍司馬炎死后的局面,再好的編劇,也不能給晉朝一個圓滿的結局。
而常見題材的朝代都是出現了明君,遵循了大統一或者社會繁榮的規律,只有晉朝不行。
篡權得來的皇位,本就不光彩,還造成了大動亂的局面,實在拍不了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