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,曾經出現過無數英雄豪杰。
為了新王朝的建立,一些開國功臣們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,只可惜最終都因為「功高蓋主」四個字,沒得到什麼好的結局。
尤其以西漢,和明朝為例,絕大部分開國功臣,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被皇帝無情殺害,沒有得到想象之中的榮華富貴。
不過少有人知的是,歷史上曾經就有一位開國功臣,因為自己害怕功高蓋主,主動向皇上辭官。沒想到皇帝卻對他表示:「你不用走,我不敢殺你。」
而他便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中最重要的一名大將——王翦,那麼王翦究竟是如何做到功高蓋主以后,還能功成身退的呢?
權傾天下的秦始皇又為什麼不敢殺他呢?
王翦,生卒年不詳,是瑯琊王氏以及太原王氏的世祖,和白起、李牧、廉頗并稱為「戰國四大名將」。
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,王翦曾經率領秦軍消滅燕、趙兩國,并且利用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消滅楚國,與其子王賁一同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。
更難能可貴的是,最終官拜太師、封武成候、得以善終。
世人提起王翦,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滅亡楚國的戰役,當時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如何滅楚,王翦認為「非六十萬人不可」。
對于王翦的回答,秦王嬴政始終認為這樣的人數未免太多,區區一個楚國而已,值得秦國如此重視。恰好此時年輕將軍李信表示,只需要二十萬人就能夠打敗楚國,秦王大喜。
認定王翦已經老不堪用的同時,秦王嬴政命令李信,即刻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兵伐楚,力求畢其功于一役。
然而楚將項燕卻賣了一個乖,分明有四十萬大軍在手,卻一直故意示弱,引誘秦軍一步一步走進包圍圈,并安排精銳部隊從后方突襲李信。
此次戰役之后,秦王不得已重新啟用王翦,而這也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歷程中,少有的一次敗仗。
在王翦出征以后,為了消除秦王對自己擁兵自重的顧慮,他連續多次請求秦王賜予自己田地,甚至已經到了部下都覺得不好意思的地步。
長達一年的征戰,王翦成功擊破楚軍,擊殺項燕于蘄,并俘虜秦國最后一位帝王負芻。至此,王翦的功績已然到達頂點,整個秦國上下,也再沒有其他人能夠和他相提并論。
事實上,從上述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來,王翦除去帶兵打仗之外,其政治智慧也遠超戰國時期的另外幾位名將。
以同為秦將的白起為例,雖然同樣為秦國打下了無數勝仗,最終卻被秦昭襄王賜死,這是為何?
原因就在于白起只會打仗,根本不懂得考慮君王在想什麼,這樣的大將,又怎麼可能有一個好的結局。
世人都知道白起,在長平之戰中將趙國打得元氣大傷,從此再也沒有能力和秦國叫板,可很少有人了解,邯鄲之戰爆發以前,白起還在和秦昭襄王叫板。
也正因如此,最終導致君王離心離德、相互猜忌。皇帝不信任大臣,大臣又懷疑皇帝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兩人之間必須沒一個,手中籌碼更少的白起,也就這樣離開了人世。
反觀王翦,即便被秦王嬴政認定自己老不堪用,他也沒有什麼怨言,甚至沒有為自己便捷,與李信結仇。一位將軍能夠有這樣的胸懷,說起來容易、做起來難。
皇帝向他認錯道歉,并請他重新出山以后,王翦也沒有什麼架子,您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,我對秦國的忠心天地可鑒。
原本到這一步,秦王政就已經十分信任王翦。可兵力數量實在太多,如果王翦擁兵自重的話,秦王政也一定十分頭疼。為了讓秦始皇放心,王翦多次表示想要更多的良田。
這在外人眼里是貪婪,可在秦始皇眼里卻是一次又一次委婉地表示忠心。如此聰明的將領,相信古往今來的每一位帝王都會十分喜愛。
也難怪王翦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勞,依然能夠功成身退。至于秦始皇為何會對王翦說:你不用走,我不敢殺你。其實答案也很簡單,老百姓看不懂其中的彎彎繞繞,臣子們難道都看不懂?
如果連這樣的將領都被殺害的話,還有誰會真正效忠于秦始皇。他可不希望自己身為千古一帝,手下的文武大臣們,都是心思狡詐之徒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